去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吸引32名大中专毕业生、21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6名企业老板返乡创业;吸引3.2亿元工商资本投入农村,发放涉农贷款1.21亿元。 这是“三乡工程”实施以来鹿楼镇取得的显著成效。去年以来,鹿楼镇紧扣“三乡工程”,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以“三乡工程”撬动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聚焦招才引智,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的高地 这几年,鹿楼镇共培育家庭农场26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为农业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为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该镇持续在“引强”上下功夫,同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推动果品产业提档升级。不断在“培优”上出实招,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种优质化,先后聘请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组建林果类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团队,定期到田间地头巡回指导,现场帮助农场主量身定制果园管理方案。接续在“创新”上求突破,相继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果蝉发展上做文章。 突出政策领航,着力建设能人返乡的宝地 “三乡工程”实施以来,鹿楼镇抓牢抓好政策落地落实,创新探索了推动能人返乡“一文两会三保障”的工作路径:“一文”,即出台《鹿楼镇支持能人返乡创业实施意见及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两会”,即召开乡贤人才联谊会、项目恳谈和果品种植推介会,引导在外创业能人心系家乡、回乡创业;“三保障”,即提供政策保障、服务保障和风险防控保障。此外,该镇还大力实施“燕子归巢”行动,利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鹿楼镇在外能人返乡座谈会,动员在外能人主动融入家乡发展大潮。 大学生张诺返乡创建沛县鹿楼镇沙河桥水果种植家庭农场,年产值达280多万元,带动40余人就业。退役军人盛思坤返乡创办沛县鹿楼镇盛凯源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吸纳30余人就业。在鹿楼镇党委政府返乡创业政策感召下,如今越来越多在外的鹿楼人选择返乡创业,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抓好组合发力,着力营造要素集聚的洼地 随着“三乡工程”的实施,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要素加速向农村流动,如何畅通渠道,疏通堵点,确保这些要素发挥应有的作用?鹿楼镇的答案是:打好组合拳,努力为资源要素有效集聚谋实策,为资源要素持续集聚出实招。 该镇按照“高标准、全覆盖、无死角”原则,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美丽宜居村庄6个,清理低效闲置土地1200余亩,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修建公厕32座,新建垃圾分类处置设施6处,硬化道路6.5公里,进一步完善了水、电、路、网、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为项目入驻、建设、发展和壮大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深化拓展农村各项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积极探索土地资源资本化有效途径,为资本下乡提供要素保障。 积极牵线搭桥,着力缔造企村联建的福地 鹿楼镇把村企联建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努力培植村企联建产业项目。 一方面,该镇深度挖掘乡村发展潜力,围绕各村资源禀赋,细化建立村情、需求、资源“三张清单”;另一方面,靠近靠前加强对接互动,聚焦市县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主动登门拜访,推介自身资源。“我们统筹谋划村企联建路径,将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同村庄的资产、资源、生态、文化相对接,寻找最佳的发展契合点和利益连接点。”鹿楼镇党委书记韩方兴介绍,村企联建以来,该镇鸳楼、邱庄等村分别与沛县大沙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徐州市黄河古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果品产销协议,这些村集体每年均增收8万元以上;八堡等村与徐州华邦塑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以标准厂房和土地入股协议,这些村集体每年均增收18万元以上。 韩方兴表示,下一步,鹿楼镇将以“三乡工程”重点镇创建为抓手,立足全镇农村资源优势,落实好“三乡工程”各项政策举措,打造乡情浓厚、特色突出、设施齐全的“三乡工程”创新创业园区,加快推进“三乡工程”和村企联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努力探索具有鹿楼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