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论坛

搜索

河口镇:推进风险减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复制链接]
新闻速递 发表于 2024-6-14 08:36:11|来自:中国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炎炎夏日,正是牛蒡收获的时节。在河口镇碧绿的田野上,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与翠绿的牛蒡植株交织成一幅动人的丰收画卷。丁溜村村委会副主任孔维维来到牛蒡种植基地村民李婷婷家的田里,她们将一棵棵饱满的牛蒡从泥土中拔出,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烈日当空,挥汗如雨。在沛县河口镇航天牛蒡育种基地,管道输水灌溉及排水管道设施正在加快建设。这是河口镇人民政府联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沛县支公司共同实施的农业保险防灾减损工程,以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化风险防范良田为核心,实现田间灌溉、排水智能化,探索示范区风险减量服务试点,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稳产保供。

近年来,沛县人保财险不断加大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投入,农业防灾减灾水平不断提升。通过为部分乡镇整修农田水利、畅通各镇农田排水系统、建设智能化灌排设施等,扎实做好灾前预防工作,切实保障农民生产安全与农业收益,努力实现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转变。

业务险种创新 开办露地旱生蔬菜价格指数保险

牛蒡作为河口镇的特色农作物,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便在这里扎根生长,历经三十余年的种植历史,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为了推动牛蒡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河口镇按照“发展特菜种植、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大力调整牛蒡种植结构,成立牛蒡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种植户实行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四统一”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还带动生产模式向种植布局规模化、组织形式合作化、生产方式产业化方向转变。

2016年由河口镇提供的“亲本1号”“亲本2号”牛蒡种子成功搭载“神舟十一号”航天飞船开展“空间实验”,河口镇充分利用牛蒡种子搭乘“神舟十一号”飞船上天实验这个契机,积极培育航天牛蒡育种基地,目前航天牛蒡种子已经培育到第六代,第六代种子已经在江苏省农科院品系鉴定表现良好,预计2025年可大面积推广种植。2023年河口镇黄皮牛蒡种植系统入选江苏省第三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牛蒡销售多以鲜活为主,时效性强,因此在出售环节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为帮助种植户们解除后顾之忧,河口镇政府基于对当前市场情况的深入分析和对牛蒡产业的长期规划,积极沟通沛县人保财险,通过充分调研、可行性分析,创新申报开办了露地旱生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保障牛蒡等露地旱生蔬菜在集中收获上市期,按照平均收购价格的监测差价进行理赔,有效降低蔬菜种植户因价格波动造成的市场风险,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为“菜篮子”供给提供全面保障。

政府对农业保险创新险种工作高度支持,对于该保险由地方财政补贴70%,农户自交30%,减轻了农户的保费负担。露地旱生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突破了传统农险只保自然风险的局限,实现了农险风险保障水平从自然风险到市场风险的转型升级,基本解决了以往菜贱伤农的悲剧,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菜农真正撑起一把保护伞。因该险种的首创性、高效性、先进性和惠民性,于2024年被纳入省农业保险创新产品目录。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机制,目前沛县人保财险已开办粮食作物、家畜家禽、果品蔬菜、水产种养、物化成本类、完全成本类、价格收入类等共40余个农业保险险种,基本实现全县农业产业标的全覆盖。在经营农险业务过程中,服务质量、农户满意度均获得较高评价,在历次抢险救灾中,沛县人保财险主动作为,敢于担当,迅速启动大灾应急预案,快速准确定损,及时赔付到位,赢得了政府和群众的信任,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有效保障作用,并多次获得政府及上级单位的表彰。

作为全国区县标杆支公司,沛县人保财险多年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2023年,公司市场份额50.61%,高居沛县13家财险行业首位;近5年累计支付各类赔款10多亿元;2023年上缴地方各类税收2815万元。公司保费规模、服务政府社会治理、纳税总额均位居沛县财险业首位。目前,公司在城区设立机构3家,乡镇设立8家,提供工作岗位232个,为沛县全面致富提升小康成色夯实坚实基础。

服务模式创新 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转变

近几年自然灾害多发,尤其是遇到大雨田间积水严重、遇到天旱有水进不了田的灾害天气时,田间作物损失较重。

牛蒡作为一种对水分敏感的作物,其生长过程中需要稳定且适宜的水分供应。为了应对雨季可能带来的积水问题,河口镇政府积极与沛县人保财险进行沟通,优化农业保险模式,对河口镇农业主导产业生产进行了风险减量服务试点工程。通过细化田间水利配套整治工程规划方案,合理规划河口镇农业主导产业的基地建设,主要针对农业水利设施不健全、排水系统不畅等难点,提前整修农田水利、畅通给排水系统,做好防旱、防洪、防灾和减灾等灾前预防设施,防御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完善后的排水系统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积水对牛蒡造成的损害,还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为牛蒡的生长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真正实现从灾后补偿向灾前预防的转变,切实保障农户利益。

近年来,中国人民保险积极践行“承保+减损+赋能+理赔”保险新逻辑,不仅做好灾后的损失补偿,还努力做到“防赔结合”,将保险功能延伸至灾前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防灾防损,将风险关口前移,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参与,不断加大防灾防损投入,积极提供包括发送灾害性天气预警短信、病虫害无人机飞防、人工防雹增雨、发放农具农资和防疫物资、遥感灾情监测、水情监测、水利疏浚和打井抗旱、防灾防损培训等多项农业防灾减灾服务,从总量上降低农业生产中各类风险水平,努力筑起农业风险防御的保险防线,打造了“保险+服务”的农业风险减量管理平台,提供“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

在牛蒡丰收的季节里,河口镇的村民们不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更感受着智慧农业保险带来的安心与保障。他们纷纷表示,有了这样的保险护航,他们种植牛蒡的信心更足了,收入也更有保障了。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保险将通过农险风险减量服务,持续推动农险业务高质量发展。通过从灾后被动补偿到灾前灾中主动管理,延伸农险的服务链和价值链,显著降低生产损失。通过建立立体化、全时段风险防线,主动融入到国家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中,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冲击,有力支持我国农业丰收,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李薇薇 冯诗桐 姜洁)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