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盘活闲置资源、联合抱团共富等措施,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点开花、壮大提质。 发展“产业发展型”集体经济 沛县各村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沛县汉源街道八里屯社区有柳编的传统,社区发挥编织能手作用,推动产品更新升级,从最初的簸箕、箩筐拓展到沙发、桌子等,柳编逐渐发展成集设计、编织、销售于一体的特色产业,居民人均纯收入、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都得到显著提高。目前,八里屯社区共有15户居民经营柳编制品网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居民在家中依托柳编手艺年收入2万元以上。 在沛县,各村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张寨镇李楼村发展人力资源输送服务工作,胡寨镇吴双楼村发展藕虾混养产业,鹿楼镇赵庄村发展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的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沛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苗春丽说,沛县坚持推进“一村一策、村村发展”,积极推行村企联建、入股合作、农旅融合等发展模式,持续深化“党支部+党员+合作社+养殖户”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探索实现“村富+民富”的新方法。 发展“资产盘活型”集体经济 沛县深挖各村自身优势,在资源利用、资产盘活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多元化、差异化集体经营性收入“开源”路径,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又增加了集体收入,持续让村集体“家底”厚起来。 为更好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沛县汉兴街道汉康社区将目光聚集到闲置用房上,通过全方位推行“社区+企业”“社区+团队”“社区+居民”等合作机制,进行招商、招租和自我开发,在实现“屋”尽其用的同时,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开辟了“新赛道”,使“沉睡资产”变成为发展赋能的“源头活水”。 徐州针婆婆制衣有限公司汉茗苑分厂今年6月份入驻汉康社区汉茗苑小区,公司利用小区闲置空间开展订单服装加工业务,已吸纳小区50余人就业,初步形成了“社区+企业+居民+就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群众增收、企业增长和集体经济增资的三方共赢目标。 除此之外,沛县各村(社区)都在积极探索不同形式、各具特色的盘活模式,变闲置为价值、变资产为资本,将一批旧校舍、旧办公场所、废旧公房等设施变成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资源,推动资源资产向经济效应转变。 发展“联合发展型”集体经济 沛县创新实行“三联三促”发展模式,通过“组织联建、村企联盟、发展联益”,推动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 夜幕降临,张寨镇陈油坊村葡萄山庄大排档逐渐热闹起来,美食的香味与乡村气息交织在一起,浓浓的“烟火气”飘荡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依托陈油坊村葡萄山庄开设大排档,是李庙村、陈油坊村发展“联合发展型”集体经济的一次有益尝试。按照“跨村联建、区域共建、连片发展”的工作思路,两村成立抱团发展党建联盟,通过理思路、定目标、谋出路,共同研究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问题。最终,依托陈油坊村葡萄山庄开设大排档的建议获得一致认可。大排档开业以来,日接待客人100人以上,营业额2000元左右。 为不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沛县创新推行“村企联盟”模式,充分调动农村基层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农民群众对乡村发展的期盼摸清,把乡村发展的优势资源和潜在需要找准,建立健全乡村资源库、项目需求库和企业联建意向库,真正为企村联建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对接服务。同时,通过结对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村企优势互补、双向借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