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秉持“立足生态、着眼经济、系统开发、综合治理”原则,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创新“生态修复+”新模式,编制完成《沛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2021-2035年)》,着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一是探索“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模式。统筹实施多项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工程,工程治理率达74.9%,提前完成“十四五”末工程治理率70%以上目标任务。 二是探索“生态修复+新能源”模式。利用龙东煤矿采煤沉陷区建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周边旅游”的新能源示范基地,通过光伏发电和渔业养殖相结合,打造“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互补模式,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已完成,年发电量约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逾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2万吨。 三是探索“生态修复+土地整治”模式。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和魏庙杨河省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修复及公共空间治理等工程,努力打造土地综合整治新样板。 四是探索“生态修复+山水工程”模式。高效率推进省级山水工程项目,开展生态拦截系统修复、水生植物构建、河道生态清淤和河滨生态廊道等工程建设,解决南四湖入湖河道生态问题,持续增强沛县沿运河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周文蕾 孟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