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媒体生态,少数基层干部在应对媒体时出现了一种“怪象”:少数基层干部对媒体进行所谓的“围猎”,即封锁负面新闻,阻挠媒体进行合理监督。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缺乏应有的媒体素养,不擅长应对媒体的问题。基层干部如何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一起来看。
图片
少数基层干部“围猎”媒体为哪般?
第一,少数基层干部对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或者片面,只是单纯的将媒体作为自身工作的对立面,认为新闻媒体的工作就是为了揭发、找茬以及暴露政府部门工作上的不足,只是会无限放大社会不良行为,影响单位声誉;或是认为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主要是以宣传和歌功颂德为主,没有实际意义;或是认为报道不良行为可能会造成民众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新闻媒体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少数基层干部不愿意配合新闻采访工作的进行,影响媒体合理监督行为的开展。
第二,少数地方基层部门存在着较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行业保护、官僚主义等现象。实践证明,在日常政务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政务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少数基层干部害怕通过媒体的报道会对某些事件进行揭露、曝光和放大,担心对领导干部自身的政绩产生影响,也对单位的声誉造成损害。因此,少数基层干部选择逃避新闻媒体记者的采访,害怕诱发舆论事件,导致工作上出现被动。
第三,在新闻媒体曝光了某些单位或者部门的不良事件后,少数政府单位相关领导为了维护单位的声誉,不是积极反思自身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手段阻碍新闻媒体获取一手资料,尽可能掩盖事情的真相,甚至采用恶意刁难的方式阻碍新闻媒体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少数基层干部在以上不同的行为驱使下,面对自身工作中出现的纰漏问题,在新闻媒体对政务进行舆论监督时,采取对媒体进行“围猎”的不良现象,阻碍了正常的媒体监督,试图掩盖实情。
图片
媒体监督≠负面报道
新闻媒体的职责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而且是要主动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作用,这也是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所提出的更高期待和要求。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真实性。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与正面宣传看似对立,实则应该是有机统一的。要正确厘清和把握舆论监督和宣传的关系。对于某个单位来说,媒体的监督和曝光属于批评的范畴,而放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则可能是具有极大建设性的、能够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步。
其二,公开性。新闻舆论监督关注社会现象,并通过媒体调查和报道,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监督督促有关部门解决相关问题,有时暴露出的问题一般还具有较大的尖锐性。
其三,时效性。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报道更加及时,实时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送信息,使得新闻的传递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能够快速引发大众对事件的关注,引导公众舆论。相关部门组织可能会因为受到了广泛的舆论压力而加快解决问题的步伐,从而达到媒体监督的效果。
其四,广泛性。不同层次的事件、各个阶层的人群,无论是政府事务、公共事件,还是各类突发事件、民生新闻,均属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范围。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仅实现了对当事人或者涉事单位的监督批评,同时也能够教育大众。
总之,媒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应充分发挥好媒体的监督作用,但也要在报道中把握尺度,不恶意夸大事实,也不跟风炒作。媒体舆论监督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建立起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帮助广大群众了解各类事物,督促和促进社会向着法治和具有公共准则的方向发展。针对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新闻媒体应勇于坚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官僚主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问题说“不”,敢于曝光少数地方“遮丑、保黑”等错误行为。
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础,政府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提升公信力,需要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即时发布信息,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
图片
图片
基层干部如何提升与媒体打交道能力?
当前为了更好地把握新形势下的媒体舆论监督环境,形成社会治理的新格局,基层干部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基层干部要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党内监督的讲话,认真领会。毛泽东同志还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的外部监督作用。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指出:“吸引人民群众在报纸刊物上公开地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教育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纸刊物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在今天是更加突出地重要起来了。”并强调,“不能公开地及时地在全党和广大人民中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就要被严重的官僚主义所毒害,不能完成新中国的建设任务”。1953年1月,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从处理人民来信入手,检查一次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分子的情况,并向他们展开坚决的斗争。……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
其次,基层干部应正确看待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并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少数基层干部不应与新闻媒体保持对立的态度,应将新闻媒体的监督行为看作是提升和完善自身工作的一种督促形式,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新闻媒体的监督方式也不应单纯的进行批评,而是要通过报道公开解决实际问题,反映群众诉求。因此,基层干部需要正确看待新闻媒体对自身工作的积极影响,在面对新闻舆论监督时,摆正自身定位,做到充分理解新闻舆论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职责和作用,与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公共关系,找到新闻媒体工作与政务工作的结合点。另外,基层干部也应提升自我媒介素养,理解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面临当前各类社交软件、网络直播的兴起,引发的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基层干部更应该融入到当前的媒介环境中,学习使用新兴媒介,才能够真正了解和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
再次,善待媒体的意识。“如何面对媒体、如何答记者问”是每一位干部的必修课。尤其是基层干部,每天处理大量复杂而具体的实际事务,更要懂得善待、善用媒体,要学会主动与媒体沟通,学会与记者打交道。基层干部应学习与媒体交朋友,在工作中理性看待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媒体曝光工作中的问题后,应及时全面地审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将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曝光看作洪水猛兽。基层干部要配合媒体工作,正面宣传和引导舆论;面对媒体发现的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不应带有负面情绪,而要主动接受媒体和大众的广泛监督,及时发现政务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
最后,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基层政府应该配合媒体工作,让舆论监督更加有效,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新闻舆论监督工作要形成常态化的长效运行机制。基层干部应该主动运用新媒体公开地向公众发布信息、聆听民意、解决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表明自身立场与态度。政府与媒体要积极合作,发挥媒体在舆论引导上的重要作用,并监督政府工作,同时促进政府与公众的积极对话,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舆论监督要明确达到的最终目的和目标,不能虎头蛇尾,要通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