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论坛

搜索

一对“知青”老夫妻 ,重回沛县大沙河果园再安家

[复制链接]
小沛老头 发表于 2020-5-26 09:17:27|来自:中国江苏徐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沃土百里,梨园千顷,夏初的丰沛大沙河两岸是绿色的海洋,一所农家小院犹如漂浮在碧波上一块浮玉,这就是一对当年的老知青夫妇的小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批又一批的知识青年响应号召离开城市来到农村插队落户,几年过后,他们大多返城,几十过后,他们时常来到那永远的家,寻访当年曾经战天斗地的旧迹,追思尘封已久的难忘记忆。然而,在沛县大沙河八堡果园的深处,有一对当年的知青伉俪却又破天荒地重返当年插队的乡村果园并安了家。



                        

                                                  2016的冬

八堡果园 (47).jpg

   “你是臧玉霞,你是刘艳玲,她叫曹玉香……”随着一阵爽朗的欢笑声,40多年前沛县八堡果园知青生活的场景又重新浮现在大家的眼前。寒风瑟瑟,欢笑声声,果园二分场一个略显杂乱的院子里,75岁的退休职工刘修芳在十多位当年在这里插队落户的知青们围拢下,他逐个准确地叫出了她们每个人的名字。




  1974年10月,沛县第二批知青来到距城50多里路的八堡果园安家落户,接受再教育,他们与果园的职工一同开始了战天斗地的生活,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时间整整过去了42年,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如今也都已是双鬓染霜,已经到了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年龄。但他们始终对这块奉献青春,抛洒汗水的土地魂牵梦萦,虽然知青都已在城里工作生活,但他们时不时地还要回到这片土地上来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每年清明来临和梨花盛开的时节,总有许多老知青来到这里看一看当年栽种的梨树,看望一下当年的老房东,同时也祭拜一下长眠于这块土地之上战友。

mmexport1590451963252.jpg


年愈六旬的老知青姜军、臧玉霞夫妇当年结识于果园知青点,对当年插队果园的生活更是情有独钟,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说起他们友情的建立和相恋,还是因为饭票引出来的一段情缘,当时在果园劳动体力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男生的饭量大,女生相对吃的少,性格开朗的姜军是知青点的活跃分子,能说会道,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和热心肠,不管是哪位知青遇到了困难,他都会倾情帮助。他每月分的饭票一般只能吃半个月,不到月底就早早地告罄,所以他经常向其它知青“借”饭票,乐于助人的臧玉霞也是位开朗热情的姑娘,她总是把自己节余下来的饭票悄悄塞给姜军,他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碰撞出了情感火花,在一个花好月圆的中秋,他们在大梨树下情定终身。数年的知青生活结束后,他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当年与他们一样的经历知青还有不少,共同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产生了爱情,成为了伉俪。由于有了数年农村生活的磨练,奠定了他们的人生基础,此后多年里,他们中间很多人事业都很成功,家庭也美满幸福。




五年多的果园插队生活过去,知青们陆续返城,各自都有了稳定的工作,一晃30载,姜军、臧玉霞分别从医药公司和百货公司退休后,时不时地回忆起当年的知青生活,想到了纯朴真诚的老房东,想到了春华秋实的老梨园和老梨树。姜军逐渐感到,每年一次和几次的探访,已不能满足自己的心愿,为了给自己和知青战友提供一个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地方,重温那段那段难忘的青春年华,做出了一个让大家想不到的举动——重回沙河果园安家当果农!





mmexport1590451957609.jpg

夫妻关系,最和谐的莫过于夫唱妇随 。姜军的想法一说出口就得到了爱人臧玉霞的支持,更没想到的是还得到果园乡亲们的支持!当年的房东刘修芳师傅把知青们居住的房子腾出来,乡亲们把十多亩梨园以最低的价格转让给他们,姜军和臧玉霞开着电动车,每天往返城里和果园之间,把吃的,用的,烧的一样样的拉到了果园,支起了锅灶,铺上了床铺,把当年的老照片端端正正的挂在了墙上。当他们夫妻拿起修剪刀在果园里修枝剪叉,两人仿佛又重新回到42年前火热的知青生活中。




     姜军和臧玉霞重回“第二故乡”安家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里传开,如同炸了锅一样,其中最为振奋的是当年一同生活的知青们,一场集体重返第二故乡的活动迅速展开。尽管是北风呼啸,气温陡降,他们还是带着当年珍藏的照片来到果园,在40多年前居住过的老房子里共同回忆那艰苦岁月:




当时果园里还没有通上电,晚上只能点煤油灯照明,知青们从几十里路外的县水泥制品厂买来的水泥电线杆,为了节约费用,他们硬是自己栽杆,布线,将供电电路从十几里路的安国村引了过来。在爱迪生发明电灯的100年后,八堡果园里的灯泡终于接入了供电的电网。当电灯亮起来的那天晚上,整个果园里沸腾起来了,那明亮的灯光,不仅驱走了黑暗,也照亮了知青们的心;



为了丰富知青们的文体生活,喜欢打篮球的吴勤景和其它知青买来优质钢管自己动手焊篮球架,劳动的空闲之余,简易的篮球场上,知青们龙腾虎跃,一展英姿。在当年的篮球场前,吴勤景深情地回忆道:“那可是按照篮球架标准严格标焊接出来的,分毫不差啊!”



来到果园的老知青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一定要到当年亲手栽种的果树前看一看。当年栽下的小树苗,现如今已经是树干粗壮的大梨树,寒风凛冽中的梨树虽然枝桠光秃,但依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知青们很容易地找到了自己责任区的梨树。“大枝亮堂堂,小枝闹嚷嚷”10多位老知青们就果树的修剪又不约而同地背诵起了口诀,曹玉香和刘艳玲拿起剪刀,在刘师傅的指导下,又剪起了树枝。什么“三光三路”、“中部枝密、内膛应空”修剪要领又搬了出来,她们依然还象当年一样,小小的争执之后又引发阵阵哄堂大笑。




一张张泛黄老照片,引起了大伙久远的回忆,这其中有当时县委书记为知青送行的珍贵照片,也有丰收后的喜悦的照片。看着自己当年青春阳光俊秀面容,虽然时光如刻刀般不留情给留下了皱纹,但却改变不了老知青们心中那份年轻的心……



  低矮简陋的老房子,简易的床铺,简易的炊具和四处透风的门窗,显然与舒适的城里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重回知青点来“吃苦受罪”,姜军有自己的想法,他说:“在这儿居住,当年知青的生活历历在目,对我们这些有知青生涯的人来说,逝去的是青春,永驻的是信念。我回到这个地方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自己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下生活,会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和充实,再就是为当年的战友们提供了再忆难忘岁月的小家,让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感受,共同的信念,成为当年知青们的永恒的主题。”




    “我们来这儿还有一点就是感恩回报,我们还要与当年的房东一起愉快地生活!”臧玉霞拉着刘修芳老人的手激动地说。对于这群人只要提起“知青”二字,就能立刻把他们带回到青年时代,带回到这个广阔天地。悲喜和梦想、欢欣和泪水、收获和遗憾……是他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2017的春








    人生路上总会有无数的事情璀然发生,这些事情大多会骤然消失,而总也有一些成为了永远的记忆。人们总觉得世间令人惊叹的守望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往往它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同有一种光,映在这对姜军、臧玉侠夫的背影上,是岁月的棱角所磨不去的。




梨园依旧,村舍依旧。冬去春来,整整一个冬天没有闲着的姜军、臧玉侠在果园里劳作着,虽然果园的沙化的土质有了改善,但是沙河一带时常会有大风天,大风刮起来天地间混沌一片,漫天的飞沙,脸上、脖子上会落上厚厚的一层沙土,有时一张嘴说话,嘴里就呛入一团沙尘,感觉就会碜牙。居住的小房子密封不好,沙尘无孔不入,大半天劳动回来,桌子上,灶台上都落满了沙土。他们把院子里的地面做了硬化,一旦遇到大风,院子水泥地上就会形成小型的龙卷风,沙尘和树叶会被大风卷起来,形成漩涡,直上天空。


为了提高树的座果率,一开春他们及早对梨树进行病虫害防治,还要追灌萌动肥水。春风把姜军的脸庞吹的更黑了,除了他乐观的性格一点也没变外,一天到晚那件医生白大褂从来没离过身,妻子臧玉侠常常让他脱下来洗洗他都不愿意,妻子嗔怪道:这白大褂好像借来的一样!


八堡果园 (36).jpg
姜军自幼聪明好学,参加工作后又在医药部门工作,多年习惯于穿白大褂。在果园安家后,这白大褂的身影不单是出现在他家自己的梨园里,而是时常出现在其它果农的梨树下,每当梨树遇到什么技术上的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病虫害,果农只要看到白大褂的姜军,心里的石头就放了下来。不管是插队在果园,还是返回城里工作,姜军一直在研究着果树的栽种与管理,对各种病虫害了如指掌,手到病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果树农艺师,姜军的白大褂成为果农遇到困难和解决困难的定心丸。


清明的前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年里梨园里最壮观的时刻来到了!数千亩的梨园渐次开放,八堡果园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香雪海。人们蜂拥般的来到果园漫步赏花,殊不知这个时节是果农最为忙碌的时候,果农要如同抢收抢种一样,不失时机的对梨花授粉,梨花开放1-2天是最佳授粉时机,第三天于授粉坐果率就会大为降低。十多亩的梨树单凭他们夫妇二人是无法完成授粉的。



不过,到了梨树授粉的关键时刻,梨园里顿时热闹起来了!

姜军的一帮好哥们来啦!臧玉侠的好姊妹来啦!



沛县户外徒步队的队员们集体来啦!

当年在果园插队落户的老知青们来啦……

八堡果园 (37).jpg

为了不给他们带来麻烦,大家来的时候带来了食材,在小院里支起地锅,自己动手做大锅菜。还有许多人走进这普通的房内,仔细观看姜军和臧玉侠从城里来果园插队时的老照片,共同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小院里挤满了人,梨园里充满了欢笑,人工授粉的时节是最为繁忙的时候,也是姜军夫妇最为开心的时候,这不单是盛开的梨花带来的欢乐,而是一批又一批前来帮忙的人们带来的喜悦。参加授粉的人员经过简单的培训,快速上岗,一个人或几个“承包”一棵树,完成授粉好大家都记下树的位置,相约秋天前来采摘和品尝丰收的果实。








                                                 2018的秋





又是一年金秋时,八堡果园飘果香,一排排梨树上硕大均匀的酥梨坠弯枝头。又到了一年采摘季,9月里一天上午,秋高气爽,蓝天丽日,在姜军、梨园深处“三老”相会——老梨园、老梨树和老知青相聚九月的梨园里,在当年亲手栽种的果树下,尽享秋日里田园采摘品赏的乐趣,共同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八堡果园 (61).jpg



在经历了寒潮、暴雨、高温等恶劣天气之后,通过辛勤艰苦的劳动,八堡果园依然迎来了又一次丰收季。果农们笑颜逐开动手收获喜悦,然而,丰收对于“新果农”老知青姜军、臧玉霞夫妇来说,更加来之不易。



梨树大多是他们亲手栽种的。让夫妻二人高兴的是不仅仅是乡亲们的帮助,还有那些当年老知青们的支持,他们隔三差五就要来果园帮忙,点花,施药,收果,整枝,打杈……消息传开,就连1962年的老老知青们也从徐州、济南、连云港等地赶来,在果园里“重操旧业”,在劳动中共同忆旧。

八堡果园 (26).jpg

家在这,心在这。十个月时间过去,春华秋实,一转眼到了金秋时节。走进姜军、臧玉霞转包的12亩梨园里,绿荫蔽日、密密麻麻的酥梨被他们打理的疏密有致、高低错落,300多天的风吹日晒,姜军、臧玉霞风里来,雨里去,几百颗梨树从施肥、整枝、发芽、开花、坐果,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节。老知青们的欢声笑语里,她们之间那些久远的故事,她们之间纯真的情谊,并没有远去,都还在她们的第二故乡延续着。


梦在这,爱在这。健谈的姜军笑了:“没吃过八堡果园的梨,就不知道大沙河的水有多甜!梨树的年龄可以达到三百多年,但是果实最好的树龄是在五、六十年,这个时候的梨个大,皮薄,多汁,而储存。特别是今年风调雨顺,产量给力,乡亲们的果子不担心没有销路。我更不担心销路,因为咱的梨不外销,只供大家来品尝。人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果园作为我的第二故乡,我觉得我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它的发展做点力所能及有意义的事情。”



当年的老房东刘修芳笑了:“当初他们夫妻俩说是来果园安家,我只当是说着玩的,可是看到他们真的搬来了,我又以为只是住上一段时间,散散心,肯定待不长。可是看到他们转包了梨园,精心管理,还是给当年一样能吃苦,现在梨树结果了,丰收了,他们的家是真的安在这儿了。”



当年的知青刘艳玲笑了:“30多年来八堡果园知青生活的点点滴滴一直都在我的脑海中重现,这片沙土地浸透了我们辛勤的汗水,当年我们栽下的只有手指粗的梨树,现在已经都比碗口粗了。梨树的43年年轮,记载着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点生活,这段生活奠定了我们人生道路的基础。”



分场党支部书记禇涛笑了:“我的父亲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老知青,所以我对知青有着特别的感情,近些年来,许多老知青时常重返果园,回忆那段充满激情的岁月,畅谈今天幸福时光、展望未来美好的生活。姜军、臧玉霞夫妇重回八堡,在果园深处安家,给老知青带来了回忆当年生活的场所,给乡亲们带来了果树管理的新技术,不但受到了老知青们欢迎,也受到了乡亲们欢迎!”


人在这,情在这。知青们当年亲手栽种纤弱的梨树苗如今已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他们也从当年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步入了儿孙绕膝的老年生活。老知青们欢聚在梨园里,梨树下,抚今追昔,畅诉友情、合影留念,他们将会永远铭记和感谢昔日那段激情岁月。



在收获的季节里,姜军夫妇又干了一件他们人生路上的一件大事!经他们多方联系和筹备,10月19日, 66 位老知青回到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寻访青春放飞地,已逾花甲的他们聚集在此,寻找当年的足迹。 在1963 年和 1974 年,他们这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怀着满腔热情,来到条件艰苦的大沙河八堡果园插队落户。


八堡果园 (9).jpg

“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当年这儿是风沙弥漫的沙土窝,如今成为鸟语花香的风景地。” 一双双眼睛里充满了激动的泪水,一阵阵爽朗的笑声回响在耳边,一个个热情的拥抱温暖人心…… 看着自己当年亲手栽种的果树已经悄悄增加了45道年轮,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时隔近半个世纪,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少年现已鬓发染霜,年过花甲,知青岁月的人生经历在他们心中始终挥之不去。 在当年他们栽种的梨树下抚今追昔,激动的泪水在眼圈打转转,共同对第二故乡的巨大变化和姜军和臧玉霞安家果园的做法纷纷点赞。





“知青”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是一个的时代记录,更是以姜军臧玉侠这样知青伉俪人生中值得纪念的岁月。他们来当年插队的地方安家,心愿就是让知青们看看曾经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地方发生的变化。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都需要有一个适合的地方来安放自己的灵魂,或许是一处依山傍水的别墅,也许是静谧的田间小字,也许是一本旧书,或许是一条小路……然而对些已经步入老年的知青们来说,当年的知青点旧址就是安放灵魂的最佳之处。










                                                    2020的夏





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消逝,笔者一直都在关注着他们在农村的生活情况,他们夫妻的朋友圈全是传递着来自果园里的消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梨园里辛苦劳作,在小院子里种花种菜。老两口开着电车去10多里外的安国、朱王庄、朱寨赶集买菜和购买生产资料。往返城里的途中变化的风光又给他们增加了无限的乐趣,并通过手机分享到朋友圈,让其它知青战友感受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他们经受过寒流的袭击梨树掉果的无情挫伤,也有过硕果累累压弯枝头的收获喜悦。让姜军和臧玉霞最为开心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来访者,时常到果园里来看望和帮助她们。


八堡果园 (17).jpg


    果林深处的农家小院还成为了老知青们情感交流的联络点,南京、青岛、徐州等地的老知青纷至沓来,冬天他们拿起修剪刀剪枝,春天举杆授粉点花,夏天施药疏果,秋天采摘外销,共享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当丰收的梨子销路出现问题后,又是各地老知青利用自己的人脉打开梨子的销路。在冬闲的时候,姜军和臧玉霞利用最原始的大锅和干柴,把榨好的梨汁熬制出清热、去火、化痰、止咳等功能梨膏,这一种最大程度的发挥梨的特殊功效的梨膏送给了老知青战友们,大受欢迎,一批批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秋梨膏还没等到走上市场就在老知青朋友圈中销售一空。






八堡果园 (14).jpg


    冬去春来,春去夏至,春秋更迭,四冬三夏。转瞬间不觉已是2020年的夏天,姜军和臧玉霞夫妇在果园安家已经整整三年半,他们依然保持着当年来到果园的热情,再次融入果农之中,5月20日,臧玉霞的朋友圈里发一段小视频,内容是他们夫妇参加农村一家喜宴的内容,小视频题目是《三年多来我们已经融入果农群体》。三年多来,他们已实现了从城里人到乡村人的转变。






春有梨花秋有果,夜有繁星昼有鸟。果园的深处方圆数里没有人家,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的日子,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被自然怀抱的静谧之美,远离城市的嘈杂,生活仿佛一下子开启了“静音模式”一样,对于姜军臧玉侠来说,这里就是他们要抵达的带有诗意的远方。若是在此小住几天,鸟语花香的果园肯定被人视为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却不知这其中艰辛的程度有多高。




八堡果园 (19).jpg


安家容易安心难。姜军夫妇尽最大的可能打发着寂寞,让无聊化为扎根果园的坚定信念,寂寞他们扎根果园的意志更加坚定。他们想方设法把把无聊的日子变得的生动有趣,5.20原本属于青年人互表爱心的日子,可臧玉侠竟然收到对面的丈夫发来的600元的大红包,会心的大笑,让庄户小院里充满勃勃生机。







    虽然孩子都已成家,而且事业有成,姜军说,自己还不服老,不愿意过提鸟笼、打麻将、牵着绳子遛狗的生活,也不想给孙辈们当“保姆”。所以他要继续圆自己的知青梦,对于插队的果园,离开的越久,思念就越深。三年多来的果农生活只是圆梦的开始,只要身体健康情况允许,他们夫妇一定会在这里生活下去。他们已经完全融入当地果农的生活,成为了地道的新型农民。他们爱自己亲手种植45年的果树,更热爱生活在这片热土的农场人!




三岁宝贝孙女的到来,让小庄院里充满了天伦之乐。孙女成为了驱走寂寞的催化剂,孩子来到果园就像变了个人,挑食、任性的习惯顿然消失,在果园里她尽情释放着孩子的天性。挎起篮子捡鸡蛋,拿起抹布擦桌子,似乎这个农家小院就是为宝贝孙女准备的,只有在这里她才会快快长大。





姜军时常对人们说,我们夫妇重回果园安家,不是来享福的,是来圆梦的和报恩的,我们受到了乡亲们的帮助的教育,完成了我们人生的原始积累,成为我们想给曾经为八堡果园建设奉献青春的老知青们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另外还希望将红色、知青、怀旧、联谊等元素注入乡村生态旅游,促进第二故乡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mmexport1590451967456.jpg

访谈感言:一对老知青夫妇重回乡下当果农举动证明,他们坚守的是一段人生的历史,他们的举动就是对历史的记忆与传承。每个人都有难以忘怀的记忆,对于他们这一批特殊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永恒就是知青岁月,当年的知青生活造就了他们脚踏实地、忠诚事业的性格,必将让他们受益终生,也影响着他们的后辈。
mmexport1590451950362.jpg
八堡果园 (5).jpg
mmexport1590451967456.jpg
八堡果园 (34).jpg
八堡果园 (44).jpg
八堡果园 (57).jpg
八堡果园 (58).jpg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