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论坛

搜索

回首那两年

[复制链接]
我是沛县人 发表于 2020-6-7 11:14:49|来自:中国江苏徐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首那两年
黎明楼外百鸟啼,
浮想联翩心神怡。
忆起当年孩提事,
伏案展纸笔高提。

一九六三那一年,
大水肆虐塌了天。
老天不解人意整日大雨下,
风雨不停、连续降雨四十天。
灾情最严重的是,
可怜的苏北平原。
庭院抓鱼、泽国一片。
多少人墙倒屋塌无处居住,
多少人升高无粮忍饥耐寒。
多少人离境背乡外出谋生,
多少人眼含热泪离开家园。
党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但是,政府也很困难。
不少同学忍痛割爱、离开学校,
随父母外出讨饭、去了河南。
政府号召生产自救,
外出逃荒的人流,
又陆续返回家园。
学校里生员增加、生气倍添。
六四年七月我们初小毕业,
九月份踏入景仰已久的李寨小学校园。
校门两旁: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鲜红的大字,
把我们迎进新的校园。
我们意气风发,
我们豪情满怀。
进入高小,这崭新的一页,
就要靠我们辛勤的双手揭开。
和蔼可亲的老师,
天真烂漫的同学,
我们欢天喜地走到一起来。
每天三趟进入学校,
把前进的脚步迈开。
治学严谨的崔昭东老师,
实在受人爱戴。
老师爱生如子、教得认真,
学生学得带劲、循序渐进。
他除了教好书本知识以外,
常让我们背诵经典文章里的优美片断 。
曾记得他老人家为我们读过金敬迈写的:
报告文学《欧阳海之歌》,
“饿死不讨米”一节,动人心弦,
把同学们读的珠泪涟涟。
别的班都放午学了,
崔老师还在高声朗读,
绘声绘色、兴致不减。
同学们受教育颇深,
当年崔老师读书的情景,
经常在我脑海里闪现。
课堂上聆听老师的殷切教诲,
课间的活动十分钟,
玩得热闹非凡。
看,校园里,
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
每一块土地都能育人。
听,教室里,
琅琅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音乐课美妙的声乐、器乐响彻云天。
学校里的那架旧钢琴,
在毛作伯老师的弹奏下,
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大家能和着节拍、放开歌喉唱起来。
《祖国颂》、《黄河颂》、《幸福不会从天降》、
《我们走在大路上》、《大海航行靠舵手》
陶冶大家情操、催人奋发向上,
多么激动人心,令人心驰神往。
学校每次集会,
拉歌极尽发狂。
丰富多彩的体育课,
更把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陈崇荣老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为大家敲响了体育锻炼的鼓点。
操场上、龙腾虎跃、豪情满怀。
整齐的步伐训练有素,
嘹亮的号子响彻云外。
广播操整齐划一,
大小球认真比赛。
曾记得五、六年级那场足球赛。
学校东南角收过庄稼的地里,
摆开了临时战场。
两个班各选精兵强将,
运动员个个摩拳擦掌。
六年级大个子夺胜利胸有成竹,
五年级个虽矮沉着战一势不让。
气得他们嗷嗷叫,
想起这事真可笑。
为了庆祝六五年的儿童节,
学校校长赵保燃,
要求各班都把节目献,
进行别开生面的文娱汇演。
相声、快板、对口词,
唯有课本剧最新鲜。
孙祖振扮演高玉宝,
表演精彩都夸好。
还有一段压台戏,
群众喝彩呼声急。
四平调表演《双教子》,
四个演员现在还记得。
红莲、献美、和兰云,
还有另外一名女生扮作男。
声情并茂人人夸,
博得掌声阵阵传美谈。
学习书本知识苦用功,
社会公益活动走在前。
曾经为孤寡老人推过磨,
曾经为烈属刘大娘拾柴火,
曾经为李寨三队棉田里捉过地老虎,
保证了他们的棉花得丰产。
相应勤工俭学的号召,
割青草晒干买给生产队里边。
一桩桩、一件件,
凝聚着老师的良苦用心,
展示了同学们汗湿衣衫。
曾在老师的带领下,
两次步行去套楼参观。
第一次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
实物加雕塑的展出,
再加上讲解员含悲的表情、适中的语气,
扣动着师生的心弦。
第二次观看现代戏剧《焦裕禄》,
表演的是丰县四平调剧团。
逼真的舞台动作,
升腾跌宕的故事情节,
尤其是焦裕禄的感人事迹、高大形象,
让大家铭记于心、受益匪浅。
半个世纪已逝去,
展开思绪万万千。
小学生活最宜人,
永远怀念那二年。

附言:恳请知情的老同学帮助修改,不胜感激之至。
白芝华
2020-5-29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