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冬闲时节,栖山镇的设施农业大棚里却热火朝天,种植、管护、采摘、销售……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走进栖山镇周店村蔬菜种植大棚基地,一座座日光温室整齐排列。大棚外寒气逼人,大棚内温暖如春,满目翠绿,空气中还弥漫着蔬菜特有的清香。菜农们有条不紊地侍弄着蔬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承包18亩地种植大棚好几年了,主要种植反季节西红柿、莴苣、西瓜等果蔬,今年种了3棚西红柿、2棚包菜和3亩莴苣,现在长势比较好,春节前就能上市销售,预期仅这一茬收入就能超10万元。”种植户李平一边采收莴苣一边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栖山镇周店村把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促农增收的有力抓手,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积极拓展“大棚经济”,实现村民“春种秋收”变“四季丰收”,“冬闲”变“冬忙”,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村民周脉华早早就来到大棚里,给西红柿绕头、打杈、梳果。大棚经济蓬勃发展,也让他一改以往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生活。走进他家西红柿大棚,扑面而来的不仅有绿意盎然的春意,还有丰收在望的喜悦。大棚里,一排排西红柿秧苗整齐排列,藤蔓垂吊、叶面鲜绿,累累果实在绿叶间展露身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今年种了2棚西红柿、3亩包菜、2亩莴苣产量和销路都挺不错的,辣椒苗、菜花苗已培育好,莴苣卖完后就能移栽。以前挣钱要靠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种大棚,一年四季都能挣钱,轻轻松松就有二三十万元,再也不去外面打工了。我相信只要肯干,以后的日子会更有奔头。”周脉华高兴地说。 蔬菜大棚种植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大批闲置劳动力就业。“家里农活不忙时,就来这棚里干活,每天百十块钱,既能补贴家用,又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还能学到技术。”邻村村民李小燕说。 从“冬闲”到“冬忙”的转变,是栖山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该镇周店村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利用土地肥沃集中连片优势,紧紧围绕“菜篮子”,发展多品种的蔬菜设施大棚1000余亩,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 栖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栖山镇将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引导群众坚定不移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之路,让群众一年四季都吃上“产业饭”,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日子更好。(李薇薇 范洪香 王传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