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论坛

搜索

安国镇有群穿汉服踢球的孩子

[复制链接]
新闻速递 发表于 2025-6-18 08:16:12|来自:中国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安国镇,一场跨越千年的绿茵对话正在上演——安国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孩子们身着汉服学习蹴鞠,文化传承与体育锻炼在此激情碰撞。

走进安国镇中心小学,恰逢体育课时间,体育老师石明松正组织学生观看“苏超”联赛。屏幕上,球员们在绿茵场上拼抢激烈,精湛的球技和默契的配合让孩子们目不转睛,惊叹连连。

“同学们,看到他们的配合了吗?这就是团队的力量!我们蹴鞠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石明松大声说。

蹴鞠,作为足球的前身,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千年演变,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在汉代,蹴鞠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成为了军队训练和民间娱乐的重要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蹴鞠,学校专门聘请了专业教练,制订了科学的教学计划。从最基础的控球、传球技巧,到复杂的战术配合,孩子们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逐渐掌握了蹴鞠的精髓。

课堂上,石明松老师亲自示范,只见他轻轻颠起球,用膝盖、脚背灵活地控制着,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在他身上跳跃。

“大家看,这是‘膝上鞠’,要用膝盖把球稳稳地接住,再轻轻地弹起。来,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做。”孩子们纷纷模仿,有的学得有模有样,有的则不小心让球滚落,但他们都乐在其中。石明松一个个纠正着孩子们的动作,鼓励大家不要气馁。

除了日常教学,学校还组织了蹴鞠社团,定期开展训练和比赛。一场社团内部的比赛正在激烈比拼,蓝队的进攻队员接到队友传球后,巧妙地晃过对方防守队员,快速冲向球门。就在对方后卫回追封堵时,进攻队员冷静地将球传给了从另一侧包抄过来的队友,队友一脚劲射,球应声入网。

在社团活动中,孩子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分组对抗,小小的身影在球场上奔跑、追逐,汗水湿透了衣衫,脸上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安国镇地处沛县西北部,这里不仅走出了汉高祖刘邦,还孕育了周勃、王陵、灌婴三位封侯大将,素有“五里三诸侯,帝王将相乡”的美誉。

据《安国乡志》记载,秦末时局动荡,中年刘邦在此积蓄力量,公元前209年揭竿而起,高举反秦大旗,周勃、王陵、灌婴等跟随其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三位诸侯的故居呈品字形分布,相距不足五里,这段传奇至今仍在沛县百姓中代代相传。

“挖掘汉文化,就是守护安国镇的根与魂。”安国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周洪浩说,“足球是现代体育运动,蹴鞠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推动蹴鞠与足球协同发展,既能强健体魄,更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在安国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安国镇中心小学于今年3月率先开设蹴鞠特色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体育专家联合编写教材,改造后的操场既保留传统“鞠室”的古朴韵味,又融入现代运动场地的专业标准。

校园里的蹴鞠热,与“苏超”“村界杯”的火爆遥相呼应。“学校定期组织师生现场观赛,体育课上还带他们‘云’看‘苏超’!”身为沛县足球协会副秘书长的石明松感慨地说,“孩子们看完比赛就往操场跑,参与热情彻底被点燃了!”

“传统与现代从不是对立的。”安国镇中心小学校长时维锐望着操场上追逐蹴鞠的孩子们,话语间充满希望,“当他们在赛事呐喊中感受足球热血,在历史课本里读懂蹴鞠的厚重,脚下滚动的不仅是球,更是绵延千年的文化传承。”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