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论坛

搜索

笋蝉共养:1+1>2的效益奇迹

[复制链接]
新闻速递 发表于 昨天 07:34|来自:中国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芦笋的翠绿遇上金蝉的金黄,会碰撞出怎样的产业火花?在鹿楼镇姬庄村, “地上采芦笋,地下收金蝉,蝉蜕还能卖钱”的“笋蝉共养”创新模式,让同一块土地获得三重收益,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名副其实的“金色引擎”。

笋蝉共生:立体农业催生“1+1>2”效益奇迹

“一块土地,三份收入!”在姬庄村笋蝉共养示范基地,省委驻沛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姬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钱可敦指着长势喜人的芦笋,语气中充满信心。

长期以来,姬庄村依赖传统林下套养金蝉养殖,却受限于林地资源不足和产业链条较短,难以实现规模化高附加值发展。去年6月,钱可敦到任后迅速展开调研,提出“跳出林地找空间,延伸链条提价值”的破局思路,推动“芦笋+金蝉”立体种养模式落地。

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等技术单位支持下,省委驻沛县乡村振兴工作队多次组织村民赴山东省单县、江苏省涟水县等地,系统学习芦笋种植技术。经过反复论证与本土化实践,最终成功引进适宜沙地种植的芦笋品种。这类芦笋肉质根系集中于浅土层,恰好为金蝉生长提供天然养料;而金蝉在土壤中活动,又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促进芦笋健康生长,形成互惠互利的生态循环系统。

“较传统模式,‘笋蝉共养’模式预计亩均年产值可达2.5万元,收益翻倍,而且芦笋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15至20年,真正实现‘一次投入、长期受益’。”钱可敦介绍道,基地采取“村集体+大户”合作方式,年产值有望突破6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约9万元,带动百余人就业。

药用开发:标准化养殖撬动蝉蜕价值增值新空间

更可喜的是,姬庄村笋蝉共养示范基地规模化养殖的特色品种,正是鹿楼镇特产——黑蚱蝉。其所产蝉蜕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药用价值高,是名副其实的“药中黄金”。

近年来,蝉蜕市场需求持续升温,价格节节攀升,部分优质品每公斤售价高达1200元左右。如何让这小小的“盘中餐”成功蝶变为“药中宝”?

2023年,在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的牵头推动下,鹿楼镇手语金蝉养殖专业合作社等9家单位共同研究制定的《黑蚱野生抚育和蝉蜕采收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这一标准率先在鹿楼镇落地生根,成功实现了从技术到产业的转化与示范推广。

在标准指引下,姬庄村的黑蚱野生抚育与蝉蜕采收加工逐步走向规范化、规模化,蝉蜕品质和养殖综合效益也同步提升。

目前,在省委驻沛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姬庄村正规划建设大沙河区域蝉蜕交易中心,致力于将蝉蜕作为优质中药材原料进行深度开发,推动金蝉产业从传统食品领域向药材等多领域拓展。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与科技赋能价值,持续释放产业经济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而持久的新动能。(张熙然 付国良)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