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论坛

搜索

汉兴街道:用700平方米破解“办事难”

[复制链接]
新闻速递 发表于 昨天 08:48|来自:中国上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前办事场地难找,花费也高,现在有了红白理事服务中心,既省心又省钱,环境还好!” 近日,在汉兴街道张楼村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刚帮家里办完喜事的村民张允之笑着感慨。这个占地700多平方米、可容纳200余人的服务场所,不仅破解了村民办红白事的“烦心事”,更成为汉兴街道以土地资源盘活推动基层治理、深化移风易俗的鲜活阵地。

汉兴街道立足辖区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布局零散、利用粗放的实际,结合各村居区位特点与人口结构,创新探索土地资源盘活与乡村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编制“通则式”村庄规划明确整体方向,再针对不同地块制定“一地一策”再利用方案,让闲置土地真正“活”起来、“用”到位。

此前,因村庄拆迁,张楼村有近三分之二的农户找不到合适场地办理红白事,加上传统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陈规陋习,许多家庭承受着沉重经济压力,这也成为村民普遍反映的“烦心事”。针对这一现状,张楼村经深入调研和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在拆迁后的存量建设用地上,打造了功能完善的红白理事服务中心。

2025年,汉兴街道顺利完成3个村的存量建设用地再利用工作,张楼村红白理事服务中心,正是这一探索在基层的精准落地。

张楼村红白理事服务中心清晰划分出宴席厅与治丧区两大功能区。宴席厅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在每桌多容纳2人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事主经济负担;治丧区采用符合村民传统情感需求的庭院式设计,涵盖主屋、庭院及物品房,免费为本村村民提供规范、统一的治丧场所,为规范殡葬礼俗提供了坚实的硬件保障。

硬件到位只是起点,推动村民思想观念转变,才是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的关键。针对村民反映集中的“婚丧事宜花费多、负担重”问题,张楼村以殡葬礼俗改革为突破口,系统性培育文明新风。一方面,村里优化组织架构,选拔有改革意识、热心公益的村民骨干充实到红白理事会和监事会,确保各项举措有组织、有监督、能落地;另一方面,通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联席会、广播宣讲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深入剖析大操大办的弊端,让文明理念逐步入脑入心。

在此基础上,村里制定并推行《殡葬礼俗改革细则》,从细节处规范流程,严格压缩治丧天数与用工人数,对宴席标准设定明确上限,限定纸扎、戴孝范围,严控唢呐班费用并禁止低俗表演,坚决取缔封建迷信活动,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安葬与文明祭扫方式。

面对部分村民的顾虑,张楼村持续做好政策解释,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帮助村民慢慢理解、接受新做法。如今,张楼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自改革实施以来,已规范治丧10余户,户均节省开支超2万元。这笔实实在在的“减负账”,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文明新风带来的实惠,也让“文明节俭、崇尚新风”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村风民风焕然一新。

通过红白理事服务中心这一“小切口”,张楼村成功破解了村民办事难题,又有效治理了陈规陋习,让乡村振兴不仅有了物质基础的支撑,更注入了向上向善的精神动力。(李薇薇 刘婧伟)


全部回复0 显示全部楼层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